伍勇讲生意 ———– 量体裁衣
*************************************************************************************
前几天,见了位从国内过来办创业移民的朋友,经了解,他做的创业移民计划书比较“大”,所以当初移民局很快就批了他的申请。来到新西兰以后才发现他的计划书看起来很好,但却不容易实现。我也拜读了一下他的创业移民计划书,发现其中的想法非常好,但相对来说,要实现可能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首先,项目定的有点天马行空;第二,数据不是很靠谱,其中提到了头一年就请5个工人,第三年要请10个工人。我也不知道帮他写计划书的人是来自中国还是新西兰,但更大的疑问是新西兰移民局所聘请的这些专家们怎么就让他计划轻而易举地批了呢?我个人认为其实这是对申请人的不负责。因为对申请人来讲,兴高采烈地拿到批准书,把国内很多关系,财产,甚至有些人把生意都结束了,为的就是在新西兰可以更好的重新打拼。但面对这样的计划,来到新西兰才发现路是那么地艰难,按这样的计划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真的是按照计划书那样去实行,一两年下来,可能就会落得人财两空。生意没做成,居留拿不到,回国又得重头开始,那将是一种多么悲惨的结局。
面对他们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可能有二。一就是在没有投入之前看能不能重新写一份申请书,更加接近现实可能的计划书,如果确实不行并且一定要坚持移民的话,据说现在一旦计划书批准了再想改动就难了。那只能是通过用钱去把这生意“堆”出来,营造一个成功经营的生意印象,争取两年后把居留搞定。不过像这种情况就要看你需要多少钱去“堆”了。有些创业移民的计划书如果不是过于大的话,一年几十万的营业额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特别是对于那些从事进出口生意的人来讲,倒一个柜可能就要十万块钱了。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借鸡生蛋,去买一个现成的赚钱的生意,来供养你的移民计划书所要做的生意。用现买的生意所产生的利润来支持你计划书中的生意。这样,既保证了有限的投入,也保障了在新西兰几年生活的开支和费用。我曾经有个客户,他做了一个保健品生意,通过零售、代购、出口等各种方法,生意也赚钱了,居留也批了。在将来卖生意的时候还可能再赚一笔。像这种成功的例子,应该值得推崇的
。
做生意,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就像裁缝做一件衣服一样,要量体裁衣,度身定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经营之道,而取得成功。
************************************************************************************************************************************************************